“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就是在兩行玉米中間種植3行或4行大豆,這樣套種以后,在確保玉米不減產的前提下又多收一季大豆。”4月19日,在利津縣利津街道買河村的莊稼地里,剛參加完培訓的村黨支部書記王壽林儼然是個專家,“前不久,我們村剛完成春灌工作,現在水已經完全滲透下去,大約再過四五天,我們便可以種植春大豆了。去年,村里種植的500余畝大豆喜獲豐收,今年村里響應政府號召,計劃拿出300余畝地來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試驗,希望到時候還能有個好收成!”王壽林告訴記者。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東營重要指示要求,推進百萬畝大豆種植基地建設,3月9日,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大豆產業發展的意見》,緊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強化科技創新,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延長產業鏈條,推進大豆產業發展“走在前、作表率”。我市將建設大豆生產“新基地”,到“十四五”末,力爭建成100萬畝大豆種植基地。培育鹽堿地種植“新模式”,重點推廣鹽堿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到“十四五”末,建成黃河流域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育繁推示范基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打造大豆產業發展“新引擎”,力爭盡快選育耐鹽堿、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3至5個。推進大豆精深加工,建成全國重要的大豆產品研發生產供應基地。
“我們農場是縣里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試點之一,6月中旬收了小麥后,農場會拿出500余畝地采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進行種植,并再拿出200余畝地單獨種植大豆,充分發揮農場的推廣帶動作用,讓更多的種植戶發現‘金豆子’。”位于黃河灘區的皓月農場內一片繁忙景象,皓月農場負責人張建利笑著說道。
為高質高效推進全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各項工作,河口區農業農村局集中兩天時間,對6個鎮街分批分班次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題培訓,培訓人數160余人。培訓會上,參訓人員就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具體模式的選擇、配套農機具和品種的選擇與專家進行了交流研討。“這種種植方法跟以前接觸的不大一樣,想種植但是不大敢,怕沒有合適的機械,也不知道咋種,聽了課之后感覺也不是很難,還有農技員跟蹤服務就不打怵了,新技術不僅能讓玉米不減產,還能多收一季大豆,我今年準備種2700多畝,效果好的話以后還得擴大面積。”新戶鎮南六合村村民王甲民介紹了自己的種植計劃。
據了解,河口區計劃在義和鎮五二村、六頃村、草場村、五一村建設帶狀復合種植百畝攻關田、千畝示范田各1處,集成運用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等高產技術措施,大豆畝產達到100公斤,玉米畝產達到600公斤,綜合應用高效、精準、智能化機械裝備,示范帶動穩產高產、提質增效。為推動大豆種植產業化發展,河口區與山東圣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計劃建設黃河三角洲(河口)耐鹽堿大豆產業創新中心,在推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同時,加快耐鹽堿大豆新品種研發、選育、推廣,加強示范帶動,積極構建集資源保護、品種選育、良種繁育、推廣銷售于一體的鹽堿地特色種業鏈條。
今年以來,我市把發展大豆產業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牢牢抓在手上,采取有力措施,扎實有序推進。我市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大豆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以及5個市級幫包聯系工作組,各縣區正在將32萬畝帶狀復合種植和6萬畝單作種植任務細化分解到鄉鎮、主體、地塊。目前,全市上下正有序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加強政策扶持,我市將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30畝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300元/畝補貼,對大豆單作種植的給予150元/畝補貼,對通過品種審定、推廣規模大、綜合效益好的育種團隊,每審定1個大豆品種給予補助獎勵100萬元。完善配套措施,成立市級專家指導組,先后研究制定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實施方案、技術指導意見、大豆種植補貼實施細則等5項配套文件,以及大豆玉米4:3、6:3栽培模式、化學除草、機械收獲等技術要點。強化宣傳培訓,通過線上指導等方式,累計舉辦各類培訓28場(次),培訓2300余人(次),編發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手冊、種植模式圖等5萬余份。
(記者:王敏)